作家薛源:冬天里的那把火
冬天里的那把火
薛源
寒冬凛冽的寒风刺骨,能坐在温暖的教室静心学习,能斜靠在阳光明媚的阳台品茶看书,顿觉人生得意,生活安逸,半百之年的我思绪不由飞回到记忆犹新的童年。
七十年代初,我出生在古陈仓秦岭南山脚下的小山村。虽然一日三餐可以凑合半饱,但是诸多生活物质极度匮乏。寒冬的山村时常被淹没在漆黑一片的极寒里。生活照明供电设施设备总是被大风大雪冻僵故障停电。就是有电也舍不得让电灯泡多亮一会,家家户户的灯泡都是换的最小瓦数亮度最弱的,节约用电,人人有责。漫长的冬夜煤油灯下,母亲坐在半温半凉的土炕上做针线活,孩子们趴在炕沿边写作业,不时把满是冻裂伤口麻木肿痛的小手伸进被窝里,这是我们一家人最温暖的冬夜。
儿时的冬季总是大雪纷飞,能在下雪之前有预见地提前准备好过冬取暖生火的柴火是一家人的主要家务和紧急任务。
每户农家堆成小山般麦草垛,玉米杆垛有好几个,即使一再节省地烧等不了多久就快断炊了!勤劳的爷爷大叔们总会一天好几趟地去地垅边,山坡头,河沟沟镰割肩扛回一大捆一大捆芦苇,树枝,蒿草等柴火弥补烧火做饭烧炕之急需,以解燃眉之急。锅灶下,炕烟囱能冒出袅袅炊烟是家的暖心气息。
每个人都各尽所能给家里储备过冬取暖急需的柴火,我们小孩子也想方设法。为了抢占先机下午上学去时候顺便背上背篓偷偷藏在教室外面,每节下课敲铃声一响,别的同学都急着上厕所或者玩去了。我赶忙跑到教室外面的绿化树林里用扫帚收集落下的杨树叶,黄灿灿的大树叶铺满一地好像正在等我把它们带回家物有所用。等到下午四节课上完放学回家时,伙伴们才发现他们也瞄准的天然资源被我们捷足先登装满了一大背篓。我们不会自私地不照顾他们有的失落的心情的,主动加入一起扫树叶的队伍,有的扫堆集中,有的用竹棍戳串串,有的手摇脚踹地震落不舍离开树干的树叶,飒飒挲挲,头顶空中飘来一阵阵金黄的树叶雨,没有人躲闪,个个笑脸上翘,美滋滋地享受着大自然的厚爱,肆意洒在身上。
放学回家的路上,我们依次排队欢声笑语,前胸挂着书包,后背背着沉甸甸的胜利品,浩浩荡荡好不开心,少不了到家后父母的夸奖和奖励。手拿父母奖赏的从灶塘里烤熟烫手,平时很难吃到的红薯,欢跳喜悦地去屋后炕口使劲扇炕塘里的火苗飕飕燃烧着,我似乎已经感受到屋里的土炕热和了,带着土腥味和柴火味的空气也热香了!
为了冬天里的一把火,为了给全家人一个燃烧着温暖温馨的冬天,那时候我们也不甘示弱。扛着镢头掏挖伐木后的树根,砍割不知名的灌木,捡拾麦田遗落的玉米杆根,刺手的酸枣树,荆棘藤等凡是可以收入囊中的柴火被我们搜索遍了。好像给家乡原本光秃秃的土地又理了一次头发,而且是头发眉毛胡子一切统统扫净。
等到来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冬天里取暖的树木杂草又茂盛丛生,似乎招呼着我们继续重演暖冬的故事。
如今,每家每户过冬都安装了空调,暖气,地暖,各式各样的取暖电器应有尽有见缝插针共同无声包裹着热让人地出汗的冬季。
每年冬季回家,我都要站在曾经割材的山崖上俯视银装素裹地家乡全貌,虽再也看不见炊烟袅袅,却感受到胜过当年割材过冬一家人更加和睦亲情如春的灿烂。
冬天里的那把火,熠熠生辉,永远温暖鼓励着我乐观前行,不畏艰难。
2025年1月2日.二九第三天,天气晴好
- 上一篇:作家王洪伟:捡土豆的记忆 [2025-01-08]
- 下一篇:作家赵理明:《史记·游侠列传》记载周亚夫饿死的传说 [2025-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