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杨斌:八月十五明月照龙川
八月十五明月照龙川
——探寻龙川古寺的历史沿革
杨斌
岁月如诗,时光如画,在历史的斑斓画卷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这座古镇上,就屹立着一座神圣庄严的古寺,犹如一颗镶嵌于潮汕大地的璀璨明珠,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深远的文化意义。今天,让我们走进广东潮州庵埠的龙川古寺,沿着岁月的脉络,探寻往昔痕迹,领略独特的宗教文化魅力。
龙川古寺,建于清.乾隆八年(1743年9月),至今近300年历史,在当地,故有“八月十五明月照龙川”之说。相传,当时泰国雷音寺一出家门徒途经此地,夜间停歇之时,梦见此地有“龟蛇汇虎”之像,返寺后告知高僧,随后便择日一同到此地查勘,见此地坐乾向巽,坐西北向东南,藏风聚气,为水口聚财之处,又结合虎形地貌,形成龟蛇汇虎地,象征着吉祥,长寿,权威之寓意,如在此建寺,实为绝佳圣地。于是,师徒二人到凤廓乡寻问该地是为何人所属,随后得知,该地正是本乡二世祖,郭球之子二十六郎所有,二人将建寺机缘与其中深意告知其后辈,郭氏宗亲闻之,欣然赞同,慷慨将位于曾晋尾瑥旁,占地十亩,产业田四十二亩献出。
回溯清雍正九年(1731年),本乡贡生郭超南踏上科考之路,一路奋进,官至香山训导。功成名就后,他毅然回乡,于清乾隆八年(1743年),振臂一呼,倡建龙川寺。因寺前有潺潺溪流,每逢中秋佳节,月圆高悬,八月十五夜子时,月光倾洒,照于庄陇山顶的旗磐石,石影倒映溪面,月影又叠于石影之上,仿若一幅“明月照龙川”的唯美画面,自此传为美谈,流传至今。
时至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乡民郭珏等人秉持守护之心,再度对龙川古寺进行重建。怎奈岁月浮沉,因诸多历史缘由,原址渐废,如今旧地残垣尚存,却已被潮安大道覆盖,徒留一抹历史的余晖。
2001年8月8日,时逢盛世,佛诲世人,经各级宗教部门批准,在郭氏老龄人理事会,郭氏村委行政的大力支持下,由十方善信募资重建,选址于潮安大道与新潮汕公路交叉点(现达华加油站隔壁),龙川古寺由此重焕生机。
“佛法施福泽,威灵护家邦”。龙川古寺的重光,焕发近千年创建凤廓“龙川风采”,重现“八月十五明月照龙川”的神奇美谈佳话。再次于人间传唱。
龙川古寺,便是这样一处充满神秘色彩与神圣气息的所在。宛如一位遗世独立的静默守护者,悄然立于时光的僻隅。当你渐近,那古朴而庄重的气息便如清风拂面。寺庙建筑典雅质朴,飞檐似燕尾轻扬,斗拱如莲花层叠,雕梁画栋间,处处彰显仿唐建筑的卓绝技艺,每一寸纹理都铭刻着岁月的吻痕。
踏入寺内,仿若踏入一方静谧天地。香烟袅袅升腾,佛像面容慈悲祥和,刹那间,便能抚平尘世喧嚣,慰藉心灵。庭院内,花草树木随风轻舞,似在悠悠低语,诉说着古寺的沧海桑田。于此,时光仿若停驻,让人得以静心沉浸,去体悟那份沉淀数百年的宗教文化内蕴。
作者简介:杨斌(糖和绒意),1982年05月出生,广东潮安人,中共党员,现为广东潮安作协会员、鲁南作家编辑部特约作家,民间作家网认证作家,青年文学家作家理事会理事成员,广州市青年作家协会会员。
- 上一篇:作家薛源:我的第39次400毫升 [2024-12-30]
- 下一篇:作家王侠:古都西安的冬 [2024-12-29]